財金〔2017〕8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民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3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精神,落實著力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工作部署,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養老服務業培育與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老齡事業、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決策部署,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促進養老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養老服務領域資金資源投入使用方式,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激發社會活力,提高養老服務供給效率和能力,促進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努力使養老服務業成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堅持養老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深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科學理念,優化養老服務領域政府資金資源投入使用方向和方式,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PPP項目,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領域的主體。
厘清邊界,支持基礎。針對養老服務的不同類型,堅持公共服務屬性,合理界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養老服務邊界,優先支持保障型基本養老和改善型中端養老服務發展,促進資源合理優化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形成符合當前國情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礎性養老服務供給。
強化監督,提質增效。完善運營監督機制,強化績效評價和項目監管,推動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財政PPP工作制度規范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規范發展。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薄弱環節,通過機制創新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增進老年人福祉。
(三)工作目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初步形成。政府職能轉變、